食尚生活折扣聯盟-http://www.hi-tcg168.url.tw/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「改變光圈孔徑」是「改變景深」的唯一方法

向下

「改變光圈孔徑」是「改變景深」的唯一方法 Empty 「改變光圈孔徑」是「改變景深」的唯一方法

發表  Admin 周二 12月 02, 2008 10:30 am

「改變光圈孔徑」是「改變景深」的唯一方法


既然大家沒有一個肯把問題簡化一下,又要維持自己的「景深」睇法,那就讓我來好了。
首先我copy了三張圖,fig A是來自Canon的Lens work一書,
fig B,fig C是來自Michael Langford的Basic Photography一書。
copy得不太好,見諒。我只想從這3張圖去解釋一下。

fig A
這圖解釋了景深(depth of field)與焦深(depth of focus)的關係。
鏡頭左面的是被攝主體,右面的是菲林(film plane),
一,當注意的是,無論是「景深」或是「焦深」,在還未晒相成最後製品之時,已經「存在」,也可論討了。
二,模糊圈(diameter of circle of confusion)是產生於菲林平面的一個「非焦點」,即一個「圈」。
三,coc的產生,是因為「對焦未為絕對的準」,因此而成模糊的象。
四,coc所產生的「模糊」是「因」,晒出來的照片的「模糊影象」是「果」。當大家討論何為「景深」之時,
請不要「倒果為因」,誤認相片的「模糊影象」就是「景深」。
五,「景深」的解釋當是「被攝主體」在被攝當時的「可清晰厚度」。即fig A的左面a+b部份。
相片所反映的,最多是把這種情況的「果」,表現出我們眼前。

fig B
圖中的c,就是coc的直徑,兩個coc的距離,就是所謂「焦深」了。
而這個c,就是鏡頭廠所定出的一個「容忍標準」。
一,當光圈被收細時,光進入菲林的角度(注意這不是鏡頭函蓋景物的角度),亦被收窄了,這就使到,
如果所要求coc的「容忍標準」不變時,那「焦深」就增加了。
二,coc的大細,只是代表在菲林上的光點紀錄是一個「點」,就是一個較「點」巨大的一個「圈」。
這即是話,與菲林的size無關。就算菲林細到只有一個「圈」,也是如此的紀錄了一個「圈」。
三,「焦深」的出現,完全是「鏡後」所發生的,是一個「因」,那是「鏡前」的景物的一個紀錄,
而晒相所得的「模糊感」,只是這個「焦深」的「果」。

還有一件很重要事要說一說,我話:「改變光圈孔徑」是「改變景深」的唯一方法,
但鏡頭的焦距呢?「景深」在105mm豈非淺過50mm嗎?
其實,這個是一個誤會,焦距並不能改變景深(我姑且叫這個是「景深」)。
如果我個取出一支50mm,定為f2.8,並取出另一支100mm,亦定為f2.8。
你去看看它們的孔徑,同樣的f2.8,但其孔徑不一,100mm的鏡頭應該是50mm的鏡頭直徑2倍。

原因?
首先:
光圈的定義是:光圈號數=鏡頭焦距÷有效光圈孔徑
當鏡頭焦距增加了一倍,由50增到100,但如又要有同一個光圈號數即f2.8,
則它的有效光圈孔徑就要增加一倍。
就是這樣,其實我們用100mm f2.8,它的有效光圈孔徑已比50mm f2.8的直徑多了一倍。
於是所謂「景深」亦淺了。
所以,當「光圈孔徑」(注意,不是「光圈號數」)不變時,焦距其實不會改變「焦深」的。

fig C
我相信大家(某些人)就是看了這類表,去話底片的大細對「景深」有改變。
但當注意的是,從這個表去看,底片是改變了,但鏡頭也改變了,雖然都是那一類的「標準鏡」,
又雖然都是f4光圈,但最要留意的是它們的「有效光圈孔徑」是不同的,
50mm鏡頭f4,其「有效光圈孔徑」遠小過180mm的f4。
它們的「景深」不同,不是底片大小不同,而是這個「有效光圈孔徑」不同。
這幅圖只是具體說明當今世界所用的平常相機的「標準鏡」的「景深」差別。

我已經說了很多,其實這只是攝影的「基本知識」,沒有甚麼難明。
請大家細心,平靜的遂點分析。有錯的,請大家指正。

Admin
Admin

文章數 : 441
注冊日期 : 2008-11-06

http://hi-tcg168.forum888.tw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